小贴士
2步打开 大皖新闻
  • 点击右上角“…” 按钮
  • 使用浏览器/safari打开

陈思呈:旧家

©原创 2023-03-14 17:04

我们的旧家,是在六楼,卧室窗口靠着街道。晚上听着各种车声入睡,或者听着各种车声睡不着。 

但听着听着,也对各种车声听出感情了。各种机动车辆的轮胎轧过路面自然有各种不同的声音,刹车声也不同,偶尔有喇叭声,也各自不同。到了凌晨一两点,大车的声音少了,多了摩托车声,还有更轻盈的电动单车,都风驰电掣,不知是深夜玩乐的还是上夜班的。 

也有人声,有时候是大声咳嗽,有时候是说话。有一回早上七点多,听到两个清洁工吵起了架,不知道哪个地方的口音。听了半天只能勉强明白,大概是其中一个在怪另一个偷懒,工作时间不够:“你四点来,扫到七点”,这里不知道是感叹号还是问号,“哪有这样上班的”“我三点多就来了”“那我今天早上怎么看到你了”“到五点人家都下班了”“我又不是你舅舅”…… 

以上都是同一个声音。另一个明显弱势,有可能是新手,声音要低很多分贝,完全听不到她在说什么。但她回答的每一句话都让对方的不满达到高潮,所以一石又激一浪,绵延不绝。 

过了一阵子,加入一个男声,可能是她们的领导,听语气把她们两个人都批评了。但她们并没有服气,仿佛谢幕之后还有好几个返场,直到可能收到投诉,声音才戛然而止。 

被吵醒的我很生气,思考着城乡接合部的管理问题,再难入眠。如果在市中心的高档小区,管理必然更好。 

当然,城乡接合部的趣味,也有很多是市中心不具备的。 

例如,这里还有沿街叫卖的小贩。却不是人声叫卖,而是用录音机录好了。卖得最多的是老面包,豆腐花,麦芽糖,叮叮糖。夏天的下午,一直有叫卖声:“绿豆沙……凉粉!”有次还看到有人推着单车在卖竹器。那些竹器不是艺术品摆设件,有的可以自持伸到后背挠痒,有的可以捶背捶膝盖,还有巨大的竹筷子(相当于正常筷子的三倍),可以夹起油锅里的食物。 

有一次我听到新的叫卖声:“馒头,馒头,北方馒头。”也是录音,这个叫卖声绕着小区走了好几圈。不由想象着一个个暄腾的大白馒头挨挤在一起的样子,面食被撕扯时那种韧劲,还有发酵后有点酸的味道。对于南方人来说,这馒头可能有点像烤红薯:香味比滋味好,闻着想着比真吃到的时候还香。 

卖馒头的声音听了两天,第三天下楼买菜的时候,惊喜地看到街上卖馒头的还在,录音机里仍然沉着平静:“馒头,北方馒头。”此时听来,像专门在等着对我说。 

有些意外的是,卖馒头的并不是想象中的中年大叔,而是一个时尚的高大小伙,穿着一件洋气白t恤,背后印了几个字:“无念无想”。他拉着一辆平板车,车上几个泡沫箱,一打开,在呼之欲出的热腾腾馒头的映衬下,“无念无想”四个字也喜庆。 

楼下的店铺常常更换,有些开了半年就关了。在那些店里吃饭,常常能听到店主在面试员工。 

有一次听到西餐店老板在面试面包师傅,他问面试者:你最喜欢做的西点是什么?为什么?面试者是个看起来有点腼腆但一回答问题并不腼腆的小伙子。他回答:“我最喜欢的是法棍,因为法棍最难做,做坏了很难修补,最能挑战自己,所以我最喜欢。” 

老板又问你平时喜欢什么娱乐,小伙子答喜欢看电影。问最喜欢看的是什么电影,答曰《周恩来》。 

这些店主似乎对顾客都很亲热。有一次去肠粉店吃肠粉,我按常例说要一份鸡蛋肠,老板娘说你干脆要半份就好,因为你上两次把没有鸡蛋的那根肠粉留下不吃,浪费了(肠粉有两根,一根有鸡蛋一根没有)。我没有想到,我抹干嘴走了之后,碟子里剩下的肠粉,还曾经被人那样用心地观察过。 


小区里的一个保安让我印象很深,他每次和人打招呼都特别热情洋溢:“你好!”“早上好!”“上班了!”“回来了!” 

他应该是一个幸福的人,不恍惚,不走神。全部注意力,都用在当下。其次,他声音洪亮,精神抖擞,这说明他身体很好,能量很足,才有这样的状态。 

有一年夏天,常有雷暴雨,快到小区门口时见到这个保安,他喊我:“走快点呀,快下暴雨了!”我大声问:“下暴雨你们也正常上班啊?”他更大声地回答:“我在这个保安亭里面比你安全多了!” 

说到保安,还有另外几件事。 

有一次我买了几本书临时放在保安亭那里,去取的时候,他好像很有兴趣,对我寒暄道:“是书啊?”我便说:“你想看吗?可以借给你。” 

没想到他吓得脸色都变了,奋力摇头,好像很后悔自己这种习惯性的客套给自己招来的麻烦:“不要不要不要,我一看到书就打瞌睡,这玩意儿催眠!”仿佛见到他中学班主任似的。 

楼下的菜鸟驿站旁边,有个小小的花圃,有人种了菊花,绣球,紫苏,薄荷,种得不算好,绣球没开花,但我也是新手,新手见新手,拉手一起走。我就问分发快递的妹妹,是不是你种的?她开心地点头。当时正好没有人来取快递,我俩一起站在花前月下,聊了好一会儿。 

第二天我又去取快递,顺便送她一小瓶复合肥料,不过去取快递的人总是很多,后来我们就没机会站在花前月下了。她住的地方,下班回去还要坐地铁,这里是上班的地方。但是在上班的地方这么见缝插针地开辟一个花圃,真的是一个对生活很有诚意的人。当然,也不宜太过张扬,毕竟还是上班的地方。 

小区里还有一个花店,我去了好几次就是没见到店主。整个店豁然洞开,一幅夜不闭户社会清平的样子。倒是有块牌子,写了联系电话。 

我打电话说想买个什么花,那店主说,让旁边那保安来帮他卖。而旁边的那保安已经循声踱着方步过来了,问:“你要哪盆嘛。” 

以上这种种身兼多职的场景,恐怕都只城乡接合部才有吧。看起来很不专业,很儿戏,似乎凭着人性里某种自律而不是制度和规则,才让一切都维系在秩序上。 

楼下那家理发店的小伙子也是老朋友了,小伙子也很话痨,但我不想多说,他便很不满,说:“姐姐,给你服务真是一点挑战性也没有。” 

我说染个头发还需要什么挑战性呢?心想颜色我也挑了,默默染不香吗?为了聊天小伙子真的很拼。 

他说:染头发有很多要求的,除了颜色,还有光亮度啊、均不均匀啊,这些都需要关注。 

那天我在看《山乡巨变》,小伙子在染头发问题上找不到共同语言,就开始关心我的领域,问我,这是不是一本地理书。 

这家理发店叫中梦,我觉得是个十分苟且的名字。 

有一天我路过时恍然大悟,它其实叫“梦中”。“今宵剩把银釭照,犹恐相逢是梦中”的梦中。 

突然觉得这是一个有智慧的名字,尤其是如今,已经搬离了那片小区,当我回想起住在那里那十五年的时候。



我们的旧家,是在六楼,卧室窗口靠着街道。晚上听着各种车声入睡,或者听着各种车声睡不着。 

但听着听着,也对各种车声听出感情了。各种机动车辆的轮胎轧过路面自然有各种不同的声音,刹车声也不同,偶尔有喇叭声,也各自不同。到了凌晨一两点,大车的声音少了,多了摩托车声,还有更轻盈的电动单车,都风驰电掣,不知是深夜玩乐的还是上夜班的。 

也有人声,有时候是大声咳嗽,有时候是说话。有一回早上七点多,听到两个清洁工吵起了架,不知道哪个地方的口音。听了半天只能勉强明白,大概是其中一个在怪另一个偷懒,工作时间不够:“你四点来,扫到七点”,这里不知道是感叹号还是问号,“哪有这样上班的”“我三点多就来了”“那我今天早上怎么看到你了”“到五点人家都下班了”“我又不是你舅舅”…… 

以上都是同一个声音。另一个明显弱势,有可能是新手,声音要低很多分贝,完全听不到她在说什么。但她回答的每一句话都让对方的不满达到高潮,所以一石又激一浪,绵延不绝。 

过了一阵子,加入一个男声,可能是她们的领导,听语气把她们两个人都批评了。但她们并没有服气,仿佛谢幕之后还有好几个返场,直到可能收到投诉,声音才戛然而止。 

被吵醒的我很生气,思考着城乡接合部的管理问题,再难入眠。如果在市中心的高档小区,管理必然更好。 

当然,城乡接合部的趣味,也有很多是市中心不具备的。 

例如,这里还有沿街叫卖的小贩。却不是人声叫卖,而是用录音机录好了。卖得最多的是老面包,豆腐花,麦芽糖,叮叮糖。夏天的下午,一直有叫卖声:“绿豆沙……凉粉!”有次还看到有人推着单车在卖竹器。那些竹器不是艺术品摆设件,有的可以自持伸到后背挠痒,有的可以捶背捶膝盖,还有巨大的竹筷子(相当于正常筷子的三倍),可以夹起油锅里的食物。 

有一次我听到新的叫卖声:“馒头,馒头,北方馒头。”也是录音,这个叫卖声绕着小区走了好几圈。不由想象着一个个暄腾的大白馒头挨挤在一起的样子,面食被撕扯时那种韧劲,还有发酵后有点酸的味道。对于南方人来说,这馒头可能有点像烤红薯:香味比滋味好,闻着想着比真吃到的时候还香。 

卖馒头的声音听了两天,第三天下楼买菜的时候,惊喜地看到街上卖馒头的还在,录音机里仍然沉着平静:“馒头,北方馒头。”此时听来,像专门在等着对我说。 

有些意外的是,卖馒头的并不是想象中的中年大叔,而是一个时尚的高大小伙,穿着一件洋气白t恤,背后印了几个字:“无念无想”。他拉着一辆平板车,车上几个泡沫箱,一打开,在呼之欲出的热腾腾馒头的映衬下,“无念无想”四个字也喜庆。 

楼下的店铺常常更换,有些开了半年就关了。在那些店里吃饭,常常能听到店主在面试员工。 

有一次听到西餐店老板在面试面包师傅,他问面试者:你最喜欢做的西点是什么?为什么?面试者是个看起来有点腼腆但一回答问题并不腼腆的小伙子。他回答:“我最喜欢的是法棍,因为法棍最难做,做坏了很难修补,最能挑战自己,所以我最喜欢。” 

老板又问你平时喜欢什么娱乐,小伙子答喜欢看电影。问最喜欢看的是什么电影,答曰《周恩来》。 

这些店主似乎对顾客都很亲热。有一次去肠粉店吃肠粉,我按常例说要一份鸡蛋肠,老板娘说你干脆要半份就好,因为你上两次把没有鸡蛋的那根肠粉留下不吃,浪费了(肠粉有两根,一根有鸡蛋一根没有)。我没有想到,我抹干嘴走了之后,碟子里剩下的肠粉,还曾经被人那样用心地观察过。 


小区里的一个保安让我印象很深,他每次和人打招呼都特别热情洋溢:“你好!”“早上好!”“上班了!”“回来了!” 

他应该是一个幸福的人,不恍惚,不走神。全部注意力,都用在当下。其次,他声音洪亮,精神抖擞,这说明他身体很好,能量很足,才有这样的状态。 

有一年夏天,常有雷暴雨,快到小区门口时见到这个保安,他喊我:“走快点呀,快下暴雨了!”我大声问:“下暴雨你们也正常上班啊?”他更大声地回答:“我在这个保安亭里面比你安全多了!” 

说到保安,还有另外几件事。 

有一次我买了几本书临时放在保安亭那里,去取的时候,他好像很有兴趣,对我寒暄道:“是书啊?”我便说:“你想看吗?可以借给你。” 

没想到他吓得脸色都变了,奋力摇头,好像很后悔自己这种习惯性的客套给自己招来的麻烦:“不要不要不要,我一看到书就打瞌睡,这玩意儿催眠!”仿佛见到他中学班主任似的。 

楼下的菜鸟驿站旁边,有个小小的花圃,有人种了菊花,绣球,紫苏,薄荷,种得不算好,绣球没开花,但我也是新手,新手见新手,拉手一起走。我就问分发快递的妹妹,是不是你种的?她开心地点头。当时正好没有人来取快递,我俩一起站在花前月下,聊了好一会儿。 

第二天我又去取快递,顺便送她一小瓶复合肥料,不过去取快递的人总是很多,后来我们就没机会站在花前月下了。她住的地方,下班回去还要坐地铁,这里是上班的地方。但是在上班的地方这么见缝插针地开辟一个花圃,真的是一个对生活很有诚意的人。当然,也不宜太过张扬,毕竟还是上班的地方。 

小区里还有一个花店,我去了好几次就是没见到店主。整个店豁然洞开,一幅夜不闭户社会清平的样子。倒是有块牌子,写了联系电话。 

我打电话说想买个什么花,那店主说,让旁边那保安来帮他卖。而旁边的那保安已经循声踱着方步过来了,问:“你要哪盆嘛。” 

以上这种种身兼多职的场景,恐怕都只城乡接合部才有吧。看起来很不专业,很儿戏,似乎凭着人性里某种自律而不是制度和规则,才让一切都维系在秩序上。 

楼下那家理发店的小伙子也是老朋友了,小伙子也很话痨,但我不想多说,他便很不满,说:“姐姐,给你服务真是一点挑战性也没有。” 

我说染个头发还需要什么挑战性呢?心想颜色我也挑了,默默染不香吗?为了聊天小伙子真的很拼。 

他说:染头发有很多要求的,除了颜色,还有光亮度啊、均不均匀啊,这些都需要关注。 

那天我在看《山乡巨变》,小伙子在染头发问题上找不到共同语言,就开始关心我的领域,问我,这是不是一本地理书。 

这家理发店叫中梦,我觉得是个十分苟且的名字。 

有一天我路过时恍然大悟,它其实叫“梦中”。“今宵剩把银釭照,犹恐相逢是梦中”的梦中。 

突然觉得这是一个有智慧的名字,尤其是如今,已经搬离了那片小区,当我回想起住在那里那十五年的时候。



相关阅读
template 'mobile_v5/common/wake'
0 条评论
来说两句吧。。。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来说两句吧...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
加载中。。。。
表情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