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贴士
2步打开 大皖新闻
  • 点击右上角“…” 按钮
  • 使用浏览器/safari打开

厚植文化沃土 绽放散文之花 ——大皖《徽派》走近肥东散文作家群

©原创 2023-06-16 16:30
2528920 0 null


大皖新闻讯  近年来,肥东县在散文创作领域更加大放异彩,出版了数部散文专集,涌现了一大批有成长性的散文作家。近日,肥东散文作家代表许泽夫、吴友邦、沈光兵、唐克文、蔡兴乐集体做客由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古20冠名播出的大皖《徽派》栏目,他们畅聊肥东散文的创作现状和长远规划,并分享了肥东在擦亮“中国散文之乡”这块金字招牌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。

散文之乡的金字招牌全国独一家

徽派:能否介绍下肥东"中国散文之乡"这块金字招牌的由来?

许泽夫:2011年,肥东县获得了中国散文学会授予的“中国散文之乡”称号,全国独一家,已经快12年了。

徽派:大家都会好奇,为什么是肥东,我们有什么样的底气?

许泽夫:首先,肥东具备了散文创作的实力。我们有一批在当时直到现在都比较活跃的散文作家,在全国都是有影响的;其次,肥东人文底蕴深厚,自古以来就重文重教,典型的历史人物就是宋朝的包拯,清官典范,刚正不阿,同时他也是作家,他写了上千万字的奏折,里面对经济的分析,都是文采飞扬的散文;改革开放后,肥东也一直是全国的教育大县,很多热爱写作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回到肥东,在各自的岗位上边工作边读书,已经形成一种浓厚的氛围,他们对散文的情怀矢志不渝。有些人虽然在普通的农村小学教书育人,但仍然坚持阅读与写作,有的虽已不在教育岗位,年轻时养成的写作习惯和对文学的热爱依然存在。肥东的“中国散文之乡”称号当之无愧,十几年过去了,现在是更加蓬勃的发展。

许泽夫。

徽派:十多年来,为了这块金字招牌,你们做了哪些工作?

许泽夫:我们有一批散文作家在茁壮成长,他们的创作可以说是硕果累累,比如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道德就是位颇有成就的散文作家,他对文学有情怀,多年如一日坚持创作,我和他熟悉多年,了解他业余时间除了看书写作没有其它爱好;他还有胸怀,不仅自己创作,更是带动和鼓励所有爱好者写作,不论职务、身份,一视同仁;他更有壮怀,他将文学创作上升到结合“争创全国文明城市”的高度,文学净化灵魂,他说,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和行为修养,才是“创城”的最大目的。所以,他担任宣传部长,给肥东的文学带来了“窗口期”,我们将全力争创“中国文学之乡”。此外,肥东县委县政府还出台了包括物质奖励在内的很多激励政策,引导和构建了大量的传播平台,这里要特别感谢新安晚报,每个月一期的肥东专版,更好地展示了肥东散文作家的风采。我们还经常组织全国的作家、期刊编辑来到肥东,叫做“全国名家进肥东”活动,给我们的作者上课,把我们的作品推出去,这些都是肥东文学创城的重要内容。

散文创作的氛围在肥东非常浓厚

徽派:能不能请各位老师结合肥东县的地域特色,谈谈散文创作的现状?

吴友邦:刚才许老师介绍了肥东之所以成为“中国文学之乡”,原因是多方面的,比如县委县政府的重视,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,建立相关的推进工作机制等等,我们教育系统尤为突出。我县各级各类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园文学社,活动开展已常态化,当前,在实施“双减”的大背景下,各校文学社的活动已经纳入了课后服务的范围。县局层面成立了校园文学总社,专门负责对全县中小学校园文学社的协调、指导工作。在教育系统,热爱文学,文学创作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,已经成为师生们的一个兴趣特长。每年我县都举办有师生参加的肥东县校园文学大赛,已经连续举办了8届,每年参赛的师生都在千人以上。师生之所以踊跃参加,是因为校园文学大赛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,已经转化成了师生精神成长的有益养分。还有,每年暑假的“读一本好书”活动,我县参与读书征文的学生数高达2万人,无论是参与征文的人数还是获奖的人数远远高于其它地区。这么多孩子热爱文学,喜欢创作,说明文学的种子,不知何时,已润物细无声般地在孩子们小小的心田里种下了,我县在散文创作领域大放异彩与此应该是有关联的。

吴友邦。

蔡兴乐:写作或者文学创作需要有引领,有良好的氛围。散文创作在肥东已经形成气候,或者说是浓厚的氛围。有的人可能自己写一篇文章,开始还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起。但在肥东不一样,大家在文学创作上你追我赶,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。就我自己来说,一开始也没有文学创作意识。记得第一次看到许泽夫老师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后,便萌发出也尝试着动笔写作的意识。可以说,这就是带头人的作用。我在肥东报当副总编辑时,报社曾专门拿出一个纯文学板块,鼓励全县的文学爱好者积极写稿投稿,大量发表他们的文学作品。也许刊登出的一篇稿件,就能影响他们一辈子的兴趣爱好,让他们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。我业余时间主要是从事散文诗的创作,对散文诗的创作发展尤为关注。记得有一年,外省一家日报社组织了一个全国散文诗展览活动,每期集中展示一个省的散文诗作品。而集中展示安徽省的那一期里,全省一共12个散文诗作家中,竟有5个是肥东的。可见肥东散文诗创作在安徽省的影响力之高之大,说肥东是安徽省散文诗创作重镇一点也不为过。窥一斑而见全豹,由此可见肥东在文学创作上,业已形成既你追我赶、又互相鼓励的氛围。

蔡兴乐。

沈光兵:肥东的散文作家作品在地域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,以张集乡为例,一是出现了地域性地标式人物。比如刘湘如,迄今于国内外报刊和出版社发表、出版各类作品一千多万字,出版著作40余部,在文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;比如张道德,他的《所遇所得》是第三部散文集,共辑录了42篇散文,这些作品曾发表于《人民日报》《散文选刊》《时代文学》等报刊。著名作家潘小平在序言中对于该书给予高度评价:文字优美,意境深邃,既有“一种温情脉脉的美感”,又兼具“诗性”,蕴含充沛的表达能力、审美能力、思想能力及情感能力,是作者精神的整体抵达;比如张道发,虽独自在偏远乡村以教书为业,十几年来一直从事散文诗的创作和研究。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天马行空的想象成就了他,他的散文诗以微见大、以短见长、小处着眼大处着笔、自成一派,唯美、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;二是形成了支柱型散文作家群体,代表人物有程浩、王圣水、吴友邦、殷芳、王光中、丁腾渊、李琼、宣梅、李彩云、张勤丰、马先勇、吴蔚芳等;三是有潜力的散文作家不断涌现,像刘飞、许俊、乔璐、范翠红、郑翠霞、李燕红、陈海霞、刘奇云、丁洁、毕娜娜等;四是散文创作队伍不断壮大。近年来,肥东县散文创作队伍不断壮大,许多学校办了校刊,如肥东一中的《文华》、安师大附属肥东实验中学的《青葵》,还有的机关单位和企业办了刊物,散文创作人员超过5000人。

沈光兵。

唐克文:我的身份是老师,也是文学爱好者,喜欢写文字。我对文学的爱好是校园给我的,是老师给我播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。我清楚地记得,小的时候写作文,我写的是:某某学生学习非常刻苦,42度的体温还在坚持。老师告诉我说,写作一定要真实,真实就是写自己内心的感受。散文是最接近真实的,它来自于人内心独特的感受和体验,这种真实,就是遇到什么都想写下来。不是所有学生都愿意去写,所以对我们老师来说,给他们播撒文学的种子义不容辞。本着这样的想法,我们学校成立了校园文学社,创办了我们的《青葵》,就是想着,怎么样能够让孩子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,发展他们的爱好,让他们在校园里快乐地生活,还有展示自己文采的园地。我们的《青葵》校刊,每期都有100页,大家非常有热情。记得刚刚创刊的时候,许老师,吴老师,都是我们的文学顾问,他们也亲自为校刊写文章,非常重视。现在已经到第三期了,里面专门有个特刊叫做毕业纪念册,今年我们九年级有622个毕业生,每个人都把自己三年来写的最优秀的文章或者精彩的语段拿出来,还有我们14个班主任的寄语,也都是情动以后写出的感悟,令人感动。校长也写了刊首语,希望这本校刊能够为孩子们播下文学的种子。修性,是孩子们未来发展非常需要的,尤其是在当今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里,年轻一代其实更需要文学的素养。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,我希望文学的精神能够一代代传下去,为中国散文之乡的发展添一块砖加一块瓦。

唐克文

真正的享受是文学艺术的享受

徽派:我想问问许老师,您有多重角色,比如创作者,引领者,会不会感到压力?

许泽夫: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,跟有同样写作爱好的在一起就会很快乐。独乐乐不如众乐乐,能够把职业、责任和个人爱好结合起来,不断发现新人,推出优秀作品也让我很有成就感,这是一种享受。我觉得,肥东有一批默默写作的、播撒文学种子的作家们,是他们给了我力量,让我在面对众多期待的目光时一点不敢懈怠,力求未来能够做得更好。

徽派:其实不光是文学创作,肥东整体的文化氛围都很浓厚。

许泽夫:热爱文学的人心中都有信仰,有的人业余时间干什么?吃喝玩乐,那我们就是写作,还有书法、美术等等,文化艺术的发展跟肥东的经济建设始终是同步发展的,经济发展了,文化没跟上,那就是跛脚的人。所以不论如何决策规划,必须同步成长,绝对不可能因为重视了经济就忽视了文化。除了文学创作,其它像戏曲进校园也好多年了,还有文化活动月,送文化下乡活动,一台节目虽只有两小时,我们是要准备一年的。文学是文化的其中一方面,有机会可以到肥东去走一走看一看,我们的戏剧、美术、书法活动也是精彩纷呈的。

徽派:有没有想过再上一个台阶?

许泽夫:我们目前在创建“中国文学之乡”,这跟申报全国文明城市是相结合的,因为我们不仅要有环境的美化,还有人的思想。文学就是对人的灵魂直观地提升,举办一系列的文化活动,就是要提升肥东文学的影响力,让肥东人民真正生活在幸福中,真正的享受是文学的享受,艺术的享受,这也是人和动物的区别。比如我们《安徽散文》这个读本,由著名作家潘小平和我担任主编,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,安徽散文随笔学会加上肥东县深厚的创作基础,以“唯美、唯真、唯善;思想、情感、生活”为编辑宗旨,一年四辑,分为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卷,设置了卷首语、开卷、不染尘、人间世、最先锋、皖地风、金蔷薇、八斗岭8个版块,立足安徽,面向全国征稿。春之卷出版后,影响很大,很多作品被散文选刊收录。借助这个平台,把肥东的作者一一推出去,这也是我们的目的。

肥东散文作家代表集体做客《徽派》。

心有大爱,以真情动人

徽派:都说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,各位老师认为这个“神”是什么?

许泽夫:热爱,大爱,对脚下的土地,对生活,对亲人,对自然,对祖国的一种大爱,没有这个爱,所有的文章都没有意义。

吴友邦:散文创作在肥东大放异彩,是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。肥东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,大家用文字赞美家乡,讴歌新时代,弘扬主旋律,这是肥东作家散文创作始终不变的主题。

蔡兴乐:散文创作要有真情实感,反之则没有生命力与感染力,也就影响不了读者受众。就我个人而言,我的散文创作题材主要是写家乡的风土人情,写江淮分水岭地区的地域文化。我认为,一定要写自己心中最熟悉的东西,最真实的东西也最能打动人。

唐克文:神,在孩子,在学生,我们要播撒种子,辛勤耕耘,让文学滋养他们茁壮成长。

沈光兵:作家把对生活的感受,通过散文这种形式,上升到文学的认识,并让读者感受到作家所要表达的认识,这就是散文的神。这种认识有的是哲理,有的是对友情的怀念,有的是记述以前发生的事,在追忆中让读者感受其中的道理,或者遗憾,或者愉悦的心情。散文是有现场感的,形散,就是说人的思想可以到任何地方去,可以经历很多,但神不散,这神就是作家所要表达的思想认识。

大皖新闻记者 李燕然

编辑 张大为

2528920 0 null


大皖新闻讯  近年来,肥东县在散文创作领域更加大放异彩,出版了数部散文专集,涌现了一大批有成长性的散文作家。近日,肥东散文作家代表许泽夫、吴友邦、沈光兵、唐克文、蔡兴乐集体做客由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古20冠名播出的大皖《徽派》栏目,他们畅聊肥东散文的创作现状和长远规划,并分享了肥东在擦亮“中国散文之乡”这块金字招牌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。

散文之乡的金字招牌全国独一家

徽派:能否介绍下肥东"中国散文之乡"这块金字招牌的由来?

许泽夫:2011年,肥东县获得了中国散文学会授予的“中国散文之乡”称号,全国独一家,已经快12年了。

徽派:大家都会好奇,为什么是肥东,我们有什么样的底气?

许泽夫:首先,肥东具备了散文创作的实力。我们有一批在当时直到现在都比较活跃的散文作家,在全国都是有影响的;其次,肥东人文底蕴深厚,自古以来就重文重教,典型的历史人物就是宋朝的包拯,清官典范,刚正不阿,同时他也是作家,他写了上千万字的奏折,里面对经济的分析,都是文采飞扬的散文;改革开放后,肥东也一直是全国的教育大县,很多热爱写作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回到肥东,在各自的岗位上边工作边读书,已经形成一种浓厚的氛围,他们对散文的情怀矢志不渝。有些人虽然在普通的农村小学教书育人,但仍然坚持阅读与写作,有的虽已不在教育岗位,年轻时养成的写作习惯和对文学的热爱依然存在。肥东的“中国散文之乡”称号当之无愧,十几年过去了,现在是更加蓬勃的发展。

许泽夫。

徽派:十多年来,为了这块金字招牌,你们做了哪些工作?

许泽夫:我们有一批散文作家在茁壮成长,他们的创作可以说是硕果累累,比如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道德就是位颇有成就的散文作家,他对文学有情怀,多年如一日坚持创作,我和他熟悉多年,了解他业余时间除了看书写作没有其它爱好;他还有胸怀,不仅自己创作,更是带动和鼓励所有爱好者写作,不论职务、身份,一视同仁;他更有壮怀,他将文学创作上升到结合“争创全国文明城市”的高度,文学净化灵魂,他说,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和行为修养,才是“创城”的最大目的。所以,他担任宣传部长,给肥东的文学带来了“窗口期”,我们将全力争创“中国文学之乡”。此外,肥东县委县政府还出台了包括物质奖励在内的很多激励政策,引导和构建了大量的传播平台,这里要特别感谢新安晚报,每个月一期的肥东专版,更好地展示了肥东散文作家的风采。我们还经常组织全国的作家、期刊编辑来到肥东,叫做“全国名家进肥东”活动,给我们的作者上课,把我们的作品推出去,这些都是肥东文学创城的重要内容。

散文创作的氛围在肥东非常浓厚

徽派:能不能请各位老师结合肥东县的地域特色,谈谈散文创作的现状?

吴友邦:刚才许老师介绍了肥东之所以成为“中国文学之乡”,原因是多方面的,比如县委县政府的重视,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,建立相关的推进工作机制等等,我们教育系统尤为突出。我县各级各类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园文学社,活动开展已常态化,当前,在实施“双减”的大背景下,各校文学社的活动已经纳入了课后服务的范围。县局层面成立了校园文学总社,专门负责对全县中小学校园文学社的协调、指导工作。在教育系统,热爱文学,文学创作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,已经成为师生们的一个兴趣特长。每年我县都举办有师生参加的肥东县校园文学大赛,已经连续举办了8届,每年参赛的师生都在千人以上。师生之所以踊跃参加,是因为校园文学大赛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,已经转化成了师生精神成长的有益养分。还有,每年暑假的“读一本好书”活动,我县参与读书征文的学生数高达2万人,无论是参与征文的人数还是获奖的人数远远高于其它地区。这么多孩子热爱文学,喜欢创作,说明文学的种子,不知何时,已润物细无声般地在孩子们小小的心田里种下了,我县在散文创作领域大放异彩与此应该是有关联的。

吴友邦。

蔡兴乐:写作或者文学创作需要有引领,有良好的氛围。散文创作在肥东已经形成气候,或者说是浓厚的氛围。有的人可能自己写一篇文章,开始还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起。但在肥东不一样,大家在文学创作上你追我赶,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。就我自己来说,一开始也没有文学创作意识。记得第一次看到许泽夫老师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后,便萌发出也尝试着动笔写作的意识。可以说,这就是带头人的作用。我在肥东报当副总编辑时,报社曾专门拿出一个纯文学板块,鼓励全县的文学爱好者积极写稿投稿,大量发表他们的文学作品。也许刊登出的一篇稿件,就能影响他们一辈子的兴趣爱好,让他们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。我业余时间主要是从事散文诗的创作,对散文诗的创作发展尤为关注。记得有一年,外省一家日报社组织了一个全国散文诗展览活动,每期集中展示一个省的散文诗作品。而集中展示安徽省的那一期里,全省一共12个散文诗作家中,竟有5个是肥东的。可见肥东散文诗创作在安徽省的影响力之高之大,说肥东是安徽省散文诗创作重镇一点也不为过。窥一斑而见全豹,由此可见肥东在文学创作上,业已形成既你追我赶、又互相鼓励的氛围。

蔡兴乐。

沈光兵:肥东的散文作家作品在地域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,以张集乡为例,一是出现了地域性地标式人物。比如刘湘如,迄今于国内外报刊和出版社发表、出版各类作品一千多万字,出版著作40余部,在文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;比如张道德,他的《所遇所得》是第三部散文集,共辑录了42篇散文,这些作品曾发表于《人民日报》《散文选刊》《时代文学》等报刊。著名作家潘小平在序言中对于该书给予高度评价:文字优美,意境深邃,既有“一种温情脉脉的美感”,又兼具“诗性”,蕴含充沛的表达能力、审美能力、思想能力及情感能力,是作者精神的整体抵达;比如张道发,虽独自在偏远乡村以教书为业,十几年来一直从事散文诗的创作和研究。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天马行空的想象成就了他,他的散文诗以微见大、以短见长、小处着眼大处着笔、自成一派,唯美、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;二是形成了支柱型散文作家群体,代表人物有程浩、王圣水、吴友邦、殷芳、王光中、丁腾渊、李琼、宣梅、李彩云、张勤丰、马先勇、吴蔚芳等;三是有潜力的散文作家不断涌现,像刘飞、许俊、乔璐、范翠红、郑翠霞、李燕红、陈海霞、刘奇云、丁洁、毕娜娜等;四是散文创作队伍不断壮大。近年来,肥东县散文创作队伍不断壮大,许多学校办了校刊,如肥东一中的《文华》、安师大附属肥东实验中学的《青葵》,还有的机关单位和企业办了刊物,散文创作人员超过5000人。

沈光兵。

唐克文:我的身份是老师,也是文学爱好者,喜欢写文字。我对文学的爱好是校园给我的,是老师给我播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。我清楚地记得,小的时候写作文,我写的是:某某学生学习非常刻苦,42度的体温还在坚持。老师告诉我说,写作一定要真实,真实就是写自己内心的感受。散文是最接近真实的,它来自于人内心独特的感受和体验,这种真实,就是遇到什么都想写下来。不是所有学生都愿意去写,所以对我们老师来说,给他们播撒文学的种子义不容辞。本着这样的想法,我们学校成立了校园文学社,创办了我们的《青葵》,就是想着,怎么样能够让孩子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,发展他们的爱好,让他们在校园里快乐地生活,还有展示自己文采的园地。我们的《青葵》校刊,每期都有100页,大家非常有热情。记得刚刚创刊的时候,许老师,吴老师,都是我们的文学顾问,他们也亲自为校刊写文章,非常重视。现在已经到第三期了,里面专门有个特刊叫做毕业纪念册,今年我们九年级有622个毕业生,每个人都把自己三年来写的最优秀的文章或者精彩的语段拿出来,还有我们14个班主任的寄语,也都是情动以后写出的感悟,令人感动。校长也写了刊首语,希望这本校刊能够为孩子们播下文学的种子。修性,是孩子们未来发展非常需要的,尤其是在当今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里,年轻一代其实更需要文学的素养。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,我希望文学的精神能够一代代传下去,为中国散文之乡的发展添一块砖加一块瓦。

唐克文

真正的享受是文学艺术的享受

徽派:我想问问许老师,您有多重角色,比如创作者,引领者,会不会感到压力?

许泽夫: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,跟有同样写作爱好的在一起就会很快乐。独乐乐不如众乐乐,能够把职业、责任和个人爱好结合起来,不断发现新人,推出优秀作品也让我很有成就感,这是一种享受。我觉得,肥东有一批默默写作的、播撒文学种子的作家们,是他们给了我力量,让我在面对众多期待的目光时一点不敢懈怠,力求未来能够做得更好。

徽派:其实不光是文学创作,肥东整体的文化氛围都很浓厚。

许泽夫:热爱文学的人心中都有信仰,有的人业余时间干什么?吃喝玩乐,那我们就是写作,还有书法、美术等等,文化艺术的发展跟肥东的经济建设始终是同步发展的,经济发展了,文化没跟上,那就是跛脚的人。所以不论如何决策规划,必须同步成长,绝对不可能因为重视了经济就忽视了文化。除了文学创作,其它像戏曲进校园也好多年了,还有文化活动月,送文化下乡活动,一台节目虽只有两小时,我们是要准备一年的。文学是文化的其中一方面,有机会可以到肥东去走一走看一看,我们的戏剧、美术、书法活动也是精彩纷呈的。

徽派:有没有想过再上一个台阶?

许泽夫:我们目前在创建“中国文学之乡”,这跟申报全国文明城市是相结合的,因为我们不仅要有环境的美化,还有人的思想。文学就是对人的灵魂直观地提升,举办一系列的文化活动,就是要提升肥东文学的影响力,让肥东人民真正生活在幸福中,真正的享受是文学的享受,艺术的享受,这也是人和动物的区别。比如我们《安徽散文》这个读本,由著名作家潘小平和我担任主编,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,安徽散文随笔学会加上肥东县深厚的创作基础,以“唯美、唯真、唯善;思想、情感、生活”为编辑宗旨,一年四辑,分为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卷,设置了卷首语、开卷、不染尘、人间世、最先锋、皖地风、金蔷薇、八斗岭8个版块,立足安徽,面向全国征稿。春之卷出版后,影响很大,很多作品被散文选刊收录。借助这个平台,把肥东的作者一一推出去,这也是我们的目的。

肥东散文作家代表集体做客《徽派》。

心有大爱,以真情动人

徽派:都说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,各位老师认为这个“神”是什么?

许泽夫:热爱,大爱,对脚下的土地,对生活,对亲人,对自然,对祖国的一种大爱,没有这个爱,所有的文章都没有意义。

吴友邦:散文创作在肥东大放异彩,是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。肥东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,大家用文字赞美家乡,讴歌新时代,弘扬主旋律,这是肥东作家散文创作始终不变的主题。

蔡兴乐:散文创作要有真情实感,反之则没有生命力与感染力,也就影响不了读者受众。就我个人而言,我的散文创作题材主要是写家乡的风土人情,写江淮分水岭地区的地域文化。我认为,一定要写自己心中最熟悉的东西,最真实的东西也最能打动人。

唐克文:神,在孩子,在学生,我们要播撒种子,辛勤耕耘,让文学滋养他们茁壮成长。

沈光兵:作家把对生活的感受,通过散文这种形式,上升到文学的认识,并让读者感受到作家所要表达的认识,这就是散文的神。这种认识有的是哲理,有的是对友情的怀念,有的是记述以前发生的事,在追忆中让读者感受其中的道理,或者遗憾,或者愉悦的心情。散文是有现场感的,形散,就是说人的思想可以到任何地方去,可以经历很多,但神不散,这神就是作家所要表达的思想认识。

大皖新闻记者 李燕然

编辑 张大为

相关阅读
template 'mobile_v5/common/wake'
0 条评论
来说两句吧。。。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来说两句吧...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
加载中。。。。
表情
网站地图